假设我有100块钱用于投资,每年可以得到的回报率是10%,那么过多久我可以把这100块变为200块呢?
答案是7.2年。
估计很多理财的人都打过这个算盘,做理财投资的情况下,资产在多长时间内可以翻一番?当然,这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1+i)^n=2,其中i为投资收益率,即可以计算出结果,指数即为资产翻番时间,此为复利。
但对于金融圈的专业人士来说,完全不用这么复杂地去算,因为有一个特别神奇的数字:72。
这个数字的神奇之处在于:
将72除以你的“年投资回报率”,结果就是资产翻倍需要的年数。
“72法则”神奇在何处?
这个法则不仅可以帮助你在很绕的数字里,估算大致的利息,而且可以帮助你进行长期的投资理财规划。
基于相同的逻辑,我们也可以问自己:如果我想在5年内将自己的本金翻一番,那么我需要每年多高的投资回报率?
答案是:72/5=14.4%。
运用“72法则”,我们一起看看当下的主流投资需要多久实现资产翻番:
1、银行储蓄:现在1年期定存利率是1.5%,实现本金翻番所需时间是:72/1.5=48年。
2、国债:现在1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2.2%,实现本金翻番所需时间是:72/3=33年。
3、余额宝:现在年化收益率大约是2.8%,实现本金翻番所需时间是:72/3.5=26年。
4、P2P:现在平均年化收益率大约是8%,实现本金翻番所需时间是:72/9.5=9年。
5、股票:浮动收益,七十二法则失效,适应的法则是7赔2平1赚。
有朋友可能会问,如果每年的回报为10%,那么要本金翻一番,那就是要上涨100%,这个不是需要10年么?怎么只需要7.2年?
那这些朋友的数学可能真是体育老师教的,还是经常上课睡觉那种学生。很显然,他并没有把每年的收益叠加进本金中,这种钱滚钱暴风增长的专业术语是“复利”。 爱因斯坦曾说过“复利的威力比原子弹还可怕”。
我们都见过指数函数图像y=a^x(x>1),曲线一开始增长较为缓慢,时间一拉长,那弧度的喷涌的形势简直赛过火箭速度,这就是复利的奇迹。 复利让一个基金会可以生生不息,甚至是发展壮大。
诺贝尔基金会,是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的,负责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同时,诺贝尔基金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进行投资,不允许参与有风险的投资。
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只相当于当初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
眼看着诺贝尔基金濒临破产,理事们托付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投资。
此举彻底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资本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其年平均复利速度超过20%。
巴菲特说过:“我的财富积累来自于我出生在美国,我的基因比较幸运,以及复利。”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翁题,如果第一年的回报为10%,那么第二年可供投资的本金就不再是100块,而是110块。
以此类推,利上滚利,投资的回报会因为复利的原因而大大提高。
“72法则”与“复利”的实际意义
真正理解复利,那就等于一只脚迈入理财的大门。很多初入门的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只看产品的预期回报率,而完全忽视产品的“收费”,购买前兴致冲冲,等到收益到手才弄明白究竟怎么回事。
举个例子来说:
假设一个基金的费前回报为每年7.2%。那么根据“72法则”,10年以后可以将本金翻一番。
但现在基金经理要收取每年1%的管理费,那么我们的净回报就变成了每年6.2%。
在这种情况下,将本金翻一番需要花费的时间就变成了72/6.2=11年7个月。
那如果基金经理收取每年2%的管理费,外加20%的收入分成,我们拿到手的净回报变成了每年4.16%。
在这种情况下,本金翻一番需要的时间再次被延长到:72/4.16=17年4个月。
上面说的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这张图表来更好的阐述。
如果没有投资成本(假设费用为0%),那么在年回报7.2%的情况下,我们在第十年就可以将本金翻一番,这种情况在上图中用蓝线表示。
如果扣除了基金经理的费用,比如1%,那么收益曲线就变成了上图中的绿线。
如果你支付了私募基金行业普遍的2%/20%的收费标准,那么要想将自己投资翻倍的愿望会进一步得到打击。
事实上在20年以后,当初支付1%的费用的资金规模,会比支付2%/20%费用的资金规模高出50%左右。
通过上面简单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忽略投资成本,对投资的长期回报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所以,当你知道“72法则”和“复利”后,打算用几年实现资产翻倍?
愈早有钱,未来就会愈有钱。
72原则指的是一定的投资回报率需要多长时间可以使得原投资变成两倍。简单的估算方法是以年投资回报率除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