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季度收官,上证指数收于3041点,一季度累涨2.23%。
进入二季度,A股素有“四月决断”的说法,或将进一步确定市场全年主线,投资者有望从中寻找到下一阶段投资的逻辑和线索。
A股一季度收官
截至一季度末,上证指数年内上涨2.23%,沪深300收涨3.1%,而深证成指收跌1.3%,创业板指数收跌3.87%。
短短三个月,A股经历了剧烈波动:
1月下旬一路超跌,上证指数1月跌幅达到6.27%;
2月政策密集出台后“春季躁动”行情释放,上证指数以“八连阳”姿态重回3000点,并收复2024年以来全部“失地”,全月累计涨幅达8.13%;
进入3月,随成交额和北向资金持续放大,市场基本趋向稳定,但持续反弹还需要更多看涨动力。
A股2月以来的高反弹背后,是市场交投再度活跃。一季度59个交易日中,有16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尽管A股一季度资金呈现净流出,但北向资金合计买入额达到682.23亿元,单单2月净买入额就达到了607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的437.04亿元。
与此同时,一季度A股市场表现分化。红利指数一路领涨,一季度累涨10.12%;A股海外指数表现不俗,MSCI中国A50一季度上涨5.73%,富时中国A50涨幅也达到了5.5%。这表明高息股、白马股和蓝筹股等,在股市相对不明朗时收益更加稳定。
行业和个股方面,Wind数据统计的67个主题行业中,一季度上涨的有26个,占比约39%。涨幅较好的行业包括石油石化、煤炭、银行、有色金属等,而跌幅居前的行业有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和房地产等。
另外,5359只个股中,有1025只一季度取得上涨,占比为19.13%,有237家一季度涨幅超过20%,一季度下跌的有4322只,占比80.64%。
“四月决断”如何表现?
春季躁动、四月决断、五穷六绝七翻身……A股的“日历效应”一直广为流传。
四月决断,即4月前后的市场表现和风格特征有可能决定全年的市场走向。简单说就是,4月左右涨势突出的行业,往往有较大机会成为全年的主线,决定全年的行情。
至于出现“四月决断”的原因,业界普遍认为:4月是年报和一季报披露的高峰期,是“两会”之后宏观政策形式更加清晰的月份,也是基本面更加明朗的月份,市场更容易基于政策面和基本面做出清晰的方向性选择。
同时,4月的政治局会议也将对年内经济工作定调,进而令市场呈现出一种比较确定的趋势和风格。尤其在盈利出现拐点的年份,“四月决断”效应更加明显。
从以往表现来看,一季度较为混乱的“春季躁动”行情往往终结于4月的财报季,此时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有效性最高,且二三季度的交易最倚重基本面,一季报的参考价值可延续至5-8月,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关注方向。
复盘A股历史走势,在基本面和政策面走弱时,4月后市场转向下跌。比如2011、2014、2016、2017、2018、2022年。
沪指近十年(2014-2023年)4月涨跌幅
而在基本面好转的年份,4月后市场表现为上涨。比如2013、2015、2020和2021年。
从全年主线来看,透过最近三年(2020-2022年)的市场表现,“四月决断”效应也基本得到印证。
2020年,创业板指数3月走跌后,从4月开始走强,当年创业板牛市行情贯穿全年。
2021年,以宁德时代为旗舰股,高度分布在能源、半导体和医药生物行业的“宁指数”同样在3月下跌后,4月转头向上,全年带领新能源板块剑指高点。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煤炭、石油、钢铁等为主的“周期板块”,在4月前后迎来大涨。
“四月决断”虽不是市场“铁律”,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有迹可循的规律性,亦有其作为一种理解市场趋势佐证的价值。
今年怎么“决断”?
进入4月,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和财报将陆续出炉,“四月决断”可能决定了这轮行情能否从反弹蜕变为反转。
4月1日,统计局公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时隔5个月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受此利好影响,A股四月“开门见喜”。当天上证指数涨1.19%,深证成指涨2.62%,创业板指涨2.97%。
从1-2月的经济数据,到3月的PMI,今年开年以来经济不断超预期,预计一季度GDP可能达到5%左右。
一方面是稳增长政策开始释放效力,另一方面出口延续偏强,地产销售也在触底好转,继续修复的动力依然强劲,再加上外部资金宽松预期,市场普遍认为,A股今年的赚钱效应将比过去两年更好。
近期,高盛维持对A股的高配评级,其预计2024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预期收益为10%,企业盈利增速预计为8%-10%。
整体而言,无论是政策面、基本面还是资金面,今年的“四月决断”还是比较乐观的。公司盈利好转,市场回归业绩驱动,全月走势向上,并有突出行业担当主心骨,从而引领全年投资节奏。
“四月决断”时间表
撰稿 | 苏苏
编辑 | 苏苏
编审 | Ley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