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最失败的投资!3400亿WeWork申请破产

太一控股集团2023-11-10 12:26:41


当地时间11月6日,全球共享办公“鼻祖”WeWork正式在美国新泽西州申请破产保护。两年前,WeWork才刚刚在纽交所“流血上市”。

被孙正义视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WeWork,曾是估值高达4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00亿)的独角兽,但上市当天市值仅79.21亿美元。

自上市以来,WeWork股价暴跌已超过99%,市值从上市初期的90亿美元,跌剩下4449万美元,蒸发超99.7%。


WeWork上市以来股价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WeWork在中国早已易主。2020年,WeWork为削减成本,收缩业务,以2亿美元卖掉了WeWork中国。也就是,WeWork破产与WeWork中国无甚关系,此次破产仅限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为何走向破产?

很难想象,成立至今十多年,作为全球共享办公巨头,WeWork从未实现过盈利。

在提出破产申请后,WeWork周一暂停交易前,股价已跌至83美分。


今年二季度,WeWork营收8.44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4%,净亏损3.97亿美元,同比增长60%,业绩再亮红灯。


2022年,WeWork营收6.6亿美元,净亏损则达到了5.07亿美元。而从2016-2022年间,WeWork合计亏损达到149.6亿美元。


WeWork上市以来各季度净利润

截至2022年底,WeWork总负债额达到213.18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9.34%。据公开文件显示,WeWork从今年下半年到2027年底,有约100亿美元的租赁债务到期,从2028年开始还有150亿美元租赁债务到期。

WeWork破产,与当前美国商业地产遭遇高利率冲击有关。自2022年美国加息以来,信贷和融资条件不断收紧,加上今年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商业地产资金流入、销售及新开工数全面萎缩,商业地产价值不断缩水。


图源:WeWork官网

另外,疫情后远程公办、居家办公盛行,打击共享办公市场,以及近两年的“裁员潮”,办公楼空置率上升,加剧商业地产贬值。

但是,高利率等外部因素只是压倒WeWork的“最后一根稻草”,WeWork自身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上的混乱无序,才是其最终走向破产的根本原因。

 

独角兽变吞金兽

2010年,亚当·诺伊曼在纽约曼哈顿创立WeWork,主要通过长期承租并改造房屋,再分割成不同的办公空间转租给企业。

彼时共享经济在全球方兴未艾,共享办公乘风而上,WeWork受到众多知名投资资金的青睐。据统计,自成立以来,WeWork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20亿美元。其中,孙正义背后的软银是其最大投资者,投资总额约106.5亿美元。


孙正义与诺伊曼

在巨大的资金支持下,诺伊曼开始疯狂扩张,甚至用公司贷款给自己买楼,再租给公司,内部管理极其混乱。同时,由于WeWork共享办公空间缺乏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用户体验不佳,出租情况不理想,导致公司面临连年亏损。

最终,诺伊曼被“清理出局”。孙正义花了将近17亿美元买下了诺伊曼所有股权。到2021年WeWork上市时,软银已是最大股东,持股超过30%。

独角兽成了吞金兽,这是孙正义也猜不到的结局。他前后向WeWork投资了180多亿美元,最终血本无归,成了他投资生涯中损失最惨重的败笔。为此,他还向投资者公开道歉,承认这次投资是“愚蠢的”。


图源:WeWork官网

反倒是拿着软银资金买豪宅、跑车、私人飞机的诺伊曼,最后还带走17亿美元“散伙费”安全抽身,成了最大赢家。

从整个行业来看,共享办公单纯靠赚取租金差价的模式过于单一,光靠外部“输血”而未能实现自我造血,亏损也是常态。

WeWork的现状正是目前全球共享办公行业的一个缩影。中国版WeWork,曾被称为中国“联合办公第一股”的优客工场,从巅峰时期市值高达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亿),跌至不足200万美元,跌幅99.9%,随时可能被资本市场抛弃。


优客工场上市以来股价走势

而WeWork中国之所以能活下来,并且还活得不错,是因为WeWork中国在中国资本接手之后实现全面本土化运营,针对不同需求、不同企业规模建立丰富的产品线,为自由职业者、初创企业、成熟企业提供灵活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包括法务、人力等增值服务,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和行业护城河。

与WeWork并列美国共享办公行业TOP3的IWG和Industrious,他们也避开了WeWork踩过的坑,采取业主合伙人的“轻资产”模式,业主以出租房产入伙,IWG和Industrious负责经营,二者共享租金收入。虽然利润少,但由于成本很低,边际利润能达到90%,不失为一门好生意。

可以预见,WeWork虽跌落神坛,但共享办公的故事或许还能继续讲下去。


图源:WeWork官网

 

撰稿 | 苏苏

编辑 | 爭上

编审 | Leyla